当前位置:主页 > 工作交流 > 调研文章

关于赤壁市应急产业的调查与思考

上传日期:2020-11-20 15:16    阅读次数:

关于赤壁市应急产业的调查与思考
赤壁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
 
2020年初,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入选第三批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名单,成为全国20个“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之一。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两次调研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情况,提出了“精准定位,规划引领,做强龙头,做实园区”等措施要求,加快推进示范基地的建设进程。按照市委“六大”活动要求,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对我市应急装备企业进行了走访调查,现将调研情况进行整理,为我市应急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一、调研过程
这次调研时间安排在6、7月份,分两块进行。一是召集有关部门单位座谈,二是深入走访调研有代表性的应急企业,了解我市应急产业总体发展情况。
(一)有关部门、单位调研情况
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炎林的带领下与市人大法制委相关同志一道,请高新区、市“应急办”、市科信局等部门负责同志参加座谈,并向以上部门收集查阅有关应急企业年报等资料信息,从整体上了解我市应急产业发展现状和“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情况。
应急产业“三园一城”规划蓝图绘就。我市于2013年制定相关产业规划,2014年成立“赤壁市建设中部地区应急(安全)产业集群基地领导小组”,同年编制了《湖北赤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总体规划》,规划面积53.79平方公里,建设用地规模32.69平方公里。规划中明确应急产业园区建设用地6,545亩。同时,制定并发布了《赤壁市应急安全产业发展基金暂行办法》等相关文件。市政府近期又发布《赤壁市应急产业培育与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2)》,明确提出今后三年应急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重点任务、重点发展领域及其重大工程和一系列保障措施。特别是在应急装备制造的七大领域列出了各自发展方向及主要产品,在应急服务类的七个领域也分别列出其主要发展方向,为我市应急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指南。
应急产业初具规模。目前我市已建成全国唯一应急交通工程装备及应急服务产业园。拥有以华舟重工为龙头,鄂南起重、蒲旗起重、祥源特种布、深工科技(威警消防)、九达机械、金兰特种材料、天瑞汽配等全口径31家企业为骨干,涵盖地震救灾设备制造、洪涝灾害应急救援设备制造、消防应急设备制造、船舶与浮动装置、起重单双梁、电动葫芦和汽车、摩托车的零部件制造加工产业。其中规模以上应急装备制造企业22家,包括高新技术企业5家。应急装备制造以华舟重工为龙头,连同以起重机械制造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传统产业,现已发展成为全省110个省级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之一。
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我市应急产业已经具备一定的比较优势和区域特色,形成了一批具备一定开拓能力的应急装备制造企业,部分产品甚至有其独特的市场前景,拥有一批在火灾安全、信息安全、矿山安全、交通安全、电力安全等领域能发挥应急救援作用的技术和专利产品。企业不断创新升级,特别是华舟重工的交通应急装备及服务、蒲旗起重的转运升降机械装备、祥源特种的防火阻燃布、深工科技(威警消防)的水基灭火器等产品为构建赤壁应急产业群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我市应急产业相对于其主导产业定位和国家级示范基地目标要求,也还存在不容忽视的短板。主要表现在:
产业规模不大。2019年全市227家规模以上企业中,应急企业22家,仅占规上企业的10%;从产值上看,22家应急企业产值64.7亿元,占规上企业总产值626亿元的10.3%;从业人数2314人,占全市规上企业的9.6%,而其中华舟重工约占22家企业的三分之一。除华舟重工年产值13.8亿外,其他真正属于专用应急装备和服务范围的应急企业年产值占比不到一半。
品牌影响力不强。现有应急产业也多集中于机加、焊装、纺织、消防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产业结构呈现“低、小、散”特点。企业产品结构比较单一,配套加工企业居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不够丰富。此外,除华舟重工及其配套加工企业有产业链关系外,其他应急企业产业链拓展挖掘不够,而且应急企业之间产品的关联度也不高,相互联结不紧密。总体而言,赤壁品牌还叫得不响。
经济效益不高。全市22家规上应急企业2017-2019年利润总额分别为20725万元、16278万元、6527万元,呈递减趋势。主要是由于企业原材料、人工费用上升等因素所致。2019年税收总额4070万元,仅占全市规上企业税收总额10.9亿元的3.7%。
技术研发不均衡。技术专家咨询机制还较为缺乏,研发平台建设相对滞后,技术创新支撑能力不强,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不够高。据统计,2019年全市应急装备制造业研发投入总额达到9205万元,研发人员339人。除华舟重工外,其他企业研发投入很少。
(二)应急产业企业调研情况
走访华舟重工。华舟重工生产的产品、装备和服务覆盖国内外地质灾害、地震灾害、洪涝灾害、事故灾难等领域。其中,应急交通工程装备在国家和国际应急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年产值13.8亿元,二期完工投产后年产值将达到35亿元。其总部设在武汉,研发机构、市场开发部都不在赤壁,随着国家对央企“聚焦主业”管理要求的贯彻落实,赤壁基地只能“按单生产”,产业溢出效应受到制约,龙头带动和辐射作用有所局限。其生产所需的主要配套工艺有机加、焊装等,已在赤壁形成稳定的产业链,但热处理、镀锌等辅助工艺需要送至江苏,有的冷镀锌要在黄石完成。这些都说明,配套体系的不完善,已然成为我市应急产业做大做强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
走访霍尔新风。公司作为系统化提供室内清新空气环境的科技创新型企业,虽然投产时间不长,但集科研、生产于一身,具有较好市场潜力,其喷涂工艺正在寻求与华舟重工及其配套企业合作的意向。
走访卫汉防护。公司主要生产高性能的喷涂新材料,能极大提高有关劳保防护用品的硬度和抗腐蚀度,年产量8000吨,产量及技术在国内排前列。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走访鄂南起重。公司以机械加工为主,年产值5000万元,往年生产销售稳定,今年因疫情影响,外地部分订单取消,承接了华舟重工3万片贝雷片订单。该公司还反映了焊接技术用工不稳定、易流失,省内某船厂因经营不善欠公司货款130万元,法院判决生效2年多,但执行不理想等困难。
走访祥源特种布。公司以布料印染为主,生产普通布和防火布。今年新增2条生产线、8台设备,预计年产值1.2亿元。公司生产的防火阻燃布,国际市场需求较旺,一直以来都是以出口为主,国内市场需求量也不断增长。公司目前是全国5家达标企业之一,其产品质量指标有一项在业内领先,同时作为用水用热企业因落户我市循环产业园,坐拥电厂余热利用、自行从陆水水库取水的优势。诸如此类产品有市场、要素有优势的企业应该纳入产业发展规划,帮助其扩大规模,鼓励促进集团化发展。
走访蒲旗特种起重。公司主要生产用于仓储物流的转运升降机械设备系统,同时具备钢结构立体停车系统的研发生产能力,与省内一些大专院校有技术合作关系,年产值达到1800万元。
走访九达机械。公司主要承接华舟重工配套加工贝雷片、板桥等业务,占年产值6000万元的80%。去年新购置8台焊接机器人,只需2名工人看管,相对于人工焊接,一是提升了焊接质量,二是提高了生产效率。
走访洪通塑业。公司年产1万吨塑料颗粒,主要用于电线电缆,年产值8000万元,生产销售稳定。目前高压塑料颗粒市场上比较紧俏,公司有稳定的客户,且需求大价格高。公司预留了生产车间,设备投资和流动资金约需2500万元,如能投产,预计年产1万吨,新增产值1.2亿元。暂未投产原因,除了股东意见不一致外,融资难是主要原因。
走访深工科技(威警消防)。公司主要生产泡沫灭火器,年产值5000万元,其中水基灭火器约600万元。构成其产品链条的主要是灭火剂(原材料)、罐体(包装容器)都来自外地,还有油漆喷涂、镀锌等辅助工艺在园区内也不能提供,产品的运输还有赖于灵活装运的物流企业来满足需求。
总体来看,我市现有应急产业企业中,产业链条拓展还有很大空间,应急企业空间布局还可进一步优化,融资难问题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工业物流企业配套服务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应急产业集群发展的建议
我市应急产业要成为具有强大生产活力、创新能力、品牌影响力和区域竞争力的主导产业,也只有通过集群发展才有可能实现。而要培育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产业集群,不能弃“巢”谈“凤”, 不能无“巢”引“凤”,必须首先筑“巢”,构建应急企业特定的产业配套体系。
1、规划引领明方向
科学的产业规划是引领应急产业快速集群和高质量发展的航标灯。当前,应该抓紧组织力量在全面调查摸清我市应急产业家底基础上,搜集整理符合市场需求、处于技术发展前沿的产品,重点筛选出优先发展的应急产品和服务项目,有针对性地制定专项规划。
2、搭台引智强动能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技术创新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源动力。建议进一步从大处着眼,从长远着想,搭建更多更有具体指导作用的平台。
一是聘请国内相关应急装备制造与服务领域的知名专家、教授,针对每个重点发展的产品项目组成专家咨询指导小组,为每个重点应急产业(产品)拿脉问诊,及时指导咨询,为应急产业提供智力支撑。
二是进一步优化有关激励政策,鼓励督促企业外聘科技和管理人员。提高企业内部技术研发与管理水平,增强应急企业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能力。
三是牵线搭桥促进研发机构与企业联系,与省内外知名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建设相关应急产品检测中心、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建立各类技术研发中心。
3、优化布局促集聚
围绕应急产业“三园一城”规划,制定有关鼓励搬迁奖补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向专业园区集聚,将一些与龙头企业配套加工的关联企业集中在同一区域。对少数僵尸企业,尽力重组盘活,不能盘活的,依法收回土地统筹安排。同时,将用水、用热大户集中进入陆水循环产业园,以便节能降耗,综合利用水、热资源,帮助企业提升竞争力。
4、培育品牌添美誉
推动国际灾害体验城、应急产品展示交易馆(会)建设,实施品牌战略,不断打造知名品牌,进一步提高赤壁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组建并有效运行应急产业联盟(行业协会),对内统一生产质量标准、自我规范约束生产经营行为,对外抱团取暖,共同宣传推广品牌,防止恶性竞争。
5、广辟渠道助融资 
一是要吸引社会资本,引导各种市场主体定向投资,鼓励大众创业。二是鼓励、引导现有企业盘活资产,培养和引进金融人才,随着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开展资本运作和金融创新,争取在新三板、中小板等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三是加强企业信用建设,整合挖掘优质资产,逐步增加企业授信额度,扩大信用贷款等间接融资规模。四是通过注入经营资产做大做强国有投资公司,引导设立和增加多种应急产业发展基金品种。
6、完善机制优服务
一是提升服务质量。围绕产业规划强链补链主动谋划,在技术创新咨询、技能人才培训、信息交流传播、企业间协作、产业联盟(行业协会)等方面规范完善。
二是组建多个产业链服务专班,统筹协调、指导与管理,有利于举全市之力,强力推动应急产业发展。
三是聚焦应急产业开展招商引资。广泛宣传优惠政策、产业配套优势和要素低成本比较优势,开展应急产业定向招商,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大、市场前景好、综合实力强的应急安全产业和前沿技术项目,逐步带动数十家、上百家应急企业落户赤壁。同时制定阶段性的奖补扶持政策,引导应急产业配套体系中的物流等配套服务企业发展壮大,全方位打造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应急产业生态链。
三、收获与体会
(一)增强了对应急产业集群发展的信心。有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区的政策倾斜支持(湖北仅有2家)、有各级领导的重视与关心、有我市机械制造基础优势、有一批具有符合市场需求的创新产品,更有赤壁干部群众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推进赤壁高质量发展的期望与梦想,只要认真分析、比较、借鉴,找到瓶颈环节和关键短板,完善产业配套体系,举全市之力,坚持不懈,我市应急产业发展宏图一定会变成现实。
(二)提升了参与经济工作的热情。这次调研无论是职能部门还是应急企业,对我们表示出了高度热情和肯定,也为他们。人大不是“二线”岗位,人大干部完全在发挥监督职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投身经济发展主战场,为我市应急产业发展多做实事。
(三)提高了调研工作能力。通过这次调研,为今后更好地履行人大职能,助力赤壁经济发展打下了基础。今后进一步转变作风,办实事,求实效,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

版权所有:赤壁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鄂ICP备13000483号-1    技术支持:赤壁网